杭州麦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

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的母亲,临终前说:“我没这个儿子,此生不必相见!”马相伯捶胸顿足,大哭不止。&n...

发布日期:2022-08-14 21:38    点击次数:185
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的母亲,临终前说:“我没这个儿子,此生不必相见!”马相伯捶胸顿足,大哭不止。 那么,这对母子之间发生了什么? 1840年,马相伯出生于江苏的一个殷实家庭。 11岁那年,他拿着偷偷攒下来的钱离家出走,来到上海一所教会学校求学。 多年来,他苦学不辍,成为精通7国语言的人才,后从事外交和洋务活动,在李鸿章门下担任翻译。 马相伯跟着李鸿章,一起签订了丧权辱国的《马关条约》,成为千古罪人。为此,母亲至死也不愿见马相伯一面! 当时,马相伯的母亲病重,马相伯想要尽孝道,多多陪伴母亲。 可是,母亲拒绝见他,临死前说: “我不曾生过马相伯这样的儿子。” 在母亲的葬礼上,马相伯大哭不止! 之后,马相伯为了赎罪,将3000亩田产全部捐出,并立下字据,“自献之后,永无反悔”。 与此同时,他放弃了政治上的追求,转而投身教育。 1901年, 婚礼沙画蔡元培来到上海,向马相伯学习拉丁语。 慢慢地,不少人慕名而来,跟着蔡元培过来学习。 学生越来越多,马相伯忍不住想: “何不办一所学校,让孩子们有书读?” 于是,在耶稣会的支持下,马相伯办了震旦学院。 然而,耶稣会只想教育传教士。 两年后,他们解散学院,强行将马相伯用担架架走,让他去“养病”。 当时,同学们一路追赶,找到马相伯,新闻中心放声大哭: “校长,我们没书可读了!” 马相伯看着这些孩子们,老泪纵横: “你们放心,我会想办法!” 接下来,这个60多岁的老头,开始拄着拐杖东奔西走,到处游说筹集款项。 1905年,马相伯得到张謇、严复和袁希涛等人的支持。 9月13日,复旦公学正式开学。 很多学生从四面八方赶来,甚至有学生坐火车从苏州赶来,又走了一夜的路才来到学校。 当天,马相伯带着100多名学生,在没有桌子、没有椅子、只有一块黑板的屋子里,举行了开学典礼。 这就是复旦大学的前身。 后来的几十年里,马相伯又相继创办了辅仁大学、震旦女子文理学院、培根女校、启明女子中学。 1937年,上海沦陷。97岁的马相伯,被家人带着四处逃亡。 两年后,复旦的老师和十几位学生为他过百岁大寿。马相伯示意将祝寿金拿出,全部捐给前线抗战的伤兵和难民。 1939年10月,刚过了百岁寿辰的马相伯,接到抗战大胜的捷报,不禁喜极而泣。因为太过激动,病倒在床。 1939年11月4日晚,马相伯水米不进,在听到家人说到湘北大捷时,突然挣扎着坐起来,连呼几声“消息!消息!”后,沉沉倒下,溘然长逝。 之后,学生于右任为老师撰写了一副挽联: “光荣归上帝,生死护中华。” 马相伯,活了整整一百年,也见证了民不聊生的一百年。 100年间,马相伯眼见道光、咸丰、同治、光绪、宣统五任清帝尘归尘,目睹孙中山、袁世凯、黎元洪、冯国璋、徐世昌、曹锟六任总统土归土。 在他的百岁生涯中—— 前30年虔诚信奉天主教,相信在上帝面前每个人都是平等的; 中间30年效力政治,搞洋务运动; 后40年献身教育,参与创办了震旦公学、复旦公学以及辅仁大学等。 对此,大家有什么看法?欢迎友友们留言讨论。 (这里是不惧孤读,分享一切喜欢的人物传记、故事、书籍,谢谢您的阅读~) 参考资料:《在裂缝中寻找微光》——牛皮明明

图片





Powered by 杭州麦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站群 © 2013-2022 365建站器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