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尔·盖茨创业的故事
1955年出生的比尔·盖茨,
是美国著名企业家、软件工程师,
是世界著名慈善家以及微软公司的董事长;
他创造了世界IT界的许多奇迹。
1975年,盖茨和童年伙伴保罗·艾伦创建微软公司,
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脑软件提供商,
推进了电脑技术的普及。
他31岁成为世界首富;
2014年2月,
以4100亿元人民币市值,
在2014胡润全球富豪排行榜中,仍首屈一指。
2008年6月27日,
他告别微软后,致力于慈善事业,捐资数百亿;
使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贫苦百姓受益。
比尔·盖茨的故事,得从他小时候讲起。
1955年10月28日,
比尔·盖茨出生于西雅图的一个家庭;
父亲当地的著名律师,母亲是银行系统董事。
进入湖滨中学之后,
天天泡在计算中心,对电脑着了迷。
好景不长,半年后,
湖滨中学因无法支付租金而停用计算机。
对电脑已神魂颠倒的盖茨和好友们,
只好找到CCC的电脑公司,帮助抓“臭虫”,
从中学到了许多电脑硬件与软件的知识,
为日后的研究开发,打下了精深的功底。
盖茨认识了比他高两个年级的保罗·艾伦;
共同的爱好,使他们成为了知己。
盖茨自己回忆:“我在十三岁时就写了我的第一个软体程式,
我拿它来玩井字游戏……”
保罗·艾伦回忆:
“我们当时经常一直干到三更半夜,
我们爱死了电脑软件的工作,
那时侯,我们玩得真开心……”
盖茨说:“那时侯,保罗常常把我从垃圾桶上拉起来,
而我却继续趴在那里不肯起来,
因为在那里我找到一些上面还沾着
咖啡渣的程序设计师的笔记或字条,
然后,我们一起,对着这些宝贵的资料研究操作系统。”
从8年级开始,
盖茨便利用闲暇时间和同学一起
帮人设计简单的电脑程序,以此,把零用钱赚取。
在架设西北输电网络时,
TRW公司的工程师遇到了问题,
一筹莫展、唉声叹气。
这时候,他们发现了湖滨中学计算中心有一份《问题报告书》,
正好可以解决他们的问题。
于是,当场打电话给制作这份报告的两位"侦测错误大师"(盖茨和艾伦),
希望他们两人能来帮助排除问题。
但他们压根没有想到,
这两位“大师”,居然还读9年级和10年级。
1973年夏天,盖茨以全国资优学生的身份,
进入了哈佛大学一年级。
在那里,他与史蒂夫·鲍尔默住在同一楼层,相互认识、学习。
在哈佛,他仍然无法抵抗电脑的诱惑,
于是,就经常逃课,爱呆在电脑实验室里,写程序、打游戏;
通宵达旦,一连几天,无休无止。
1975的冬天,
盖茨和保罗从MITS的Altair机器得到了灵感的启示,
看到了商机和未来电脑的发展方向,
于是他们就给MITS创办人罗伯茨打电话,说:
可以为阿尔它(Altair)公司提供一套BASIC编译器。
罗伯茨说:“我每天都收到很多来信和电话,
我告诉他们,不论是谁,
先写完程序的,就可以得到这份工作。”
于是盖茨和保罗回到哈佛,
从一月到三月,整整8个星期,
他们一直呆在盖茨的寝室里,
夜以继日编写、调试程序。
最后,他们终于成功了,
两个月通宵达旦的心血和智慧,
孕育出世界上第一台微型计算机:
MITSAltair的BASIC编程语言。
对此,MITS也非常满意。
三个月之后,盖茨敏感地意识到:
计算机的发展太快了;
等大学毕业之后,
他可能就失去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。
所以,他毅然决然地从哈佛三年级退学了。
1975年,19岁的比尔·盖茨正式辍学创业,
与好友保罗·艾伦成立微软公司。
他们深信:对于日常办公和家庭,
个人计算是非常有价值的工具。
在这一信念的指引、鼓励下,
开始为个人计算机开发软件程序。
1977年,苹果、康懋达Commodore和RadioShack进入个人电脑市场,
早期大多数个人电脑,都得到微软提供BASIC的支持。
根据盖茨自己回忆说:
“在微软初创的前三年,
其他的专业人员大多致力於技术工作,
而我则负责销售、财务和营销计划……
我每把BASIC卖给一家公司,就多一份信心。”
就这样,在低价授权、以量致胜的方式促销下,
微软BASIC,很快成了电脑产业的软体标准,通而用之。
当时,几乎每一家个人电脑制造商
都会使用微软授权的软体程序。
1979年, 婚礼沙画盖茨将公司迁往西雅图,
并将公司名称从“Micro-soft”改为“Microsoft”。
公司刚起步的时候,
盖茨和保罗冲劲十足,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,
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力尽精疲。
在一间灰尘弥漫的汽车旅馆中,租用了一间办公室,
就开始了艰苦的创业“壮举”。
他们挤在那个杂乱无章、噪音纷扰的小空间中,
没日没夜编写程序;
困了,睡在办公室地板;饿了,就吃个比萨饼充饥;
实在累得受不了,就出去看场电影,
或开车兜兜风,以解除困意……
他们不断为计算机开发软件、不断改进程序,
使计算机软件变得越来越易用,
越来越省钱,越来越富于乐趣。
1983年,保罗·艾伦患霍奇金氏病离开微软,
后来成立了自己的公司。
1984年,微软公司的销售额超过1亿(美元)。
1986年,公司转为公营,盖茨拥有公司45%的股权;
在1987年PC产业中,他成为亿万富翁,排位第一。
不断取得成功,也不断引来烦恼与争议。
1981年,万国商用机器公司
正式推出了IBM个人电脑,
并购买了微软开发的DOS操作系统,双方受益。
盖茨的聪明之处在于,
他没有让IBM买断DOS,
而是从每台PC中收一笔不太起眼的版权费;
而且,与IBM签订了一个存在小漏洞的协议;
协议没有说清楚DOS的眼下归属权益。
正当他们不知疲倦朝着电脑梦想王国挺进的时候,
微软卷入了一场灾难性的官司……
当时软件盗版情况特别严重,大大损害了盖茨的利益。
盖茨认为,罗伯茨对市场上BASIC编译器的盗版应该负责,
于是将它收回卖给了Perterc公司。
但这之前他曾经和罗伯茨签署过该软件的协议,
允许MITS在十年内使用和转让BASIC源代码程序。
很快,MITS就将微软送了法庭的被告席,
高昂的律师费,令盖茨不知所措,叫苦不已。
与此同时,Perterc也拒绝支付微软版权费,
法院仲裁过程慢如蜗牛,
收入的减少和庞大的开支
把微软送到了濒临破产的境地,
而盖茨和保罗几乎都捱不下去。
对那段经历,盖茨至今还历历在目:
“他们企图把我们饿死,
我们甚至付不出律师费。
所以,产品中心当他们有意与我们和解时,我们几乎就范。
事情到了那么糟糕的地步,
仲裁者用了9个月才发布那该死的裁决……”
不过,他们终于熬过来了,微软赢了这场官司。
IBM告了微软好几次,也输了好几次。
1991年,由于利益的冲突,
IBM公司、苹果公司解除了与微软公司的合作关系,
但IBM与微软的合作关系从未间断过,
两个公司保持着既竞争又合作的复杂关系。
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,
在其MS-DOS操作系统的基础上,
微软推出了Windows 3.x系统,
进行了一次有利的尝试。
1995年,微软推出Windows 95操作系统,
它迅速把全球个人电脑市场占据。
1998年,微软乘胜追击,
微软推出了Windows 98操作系统,
这是其历史上影响时间最长、最成功的操作系统之一。
微软公司致力于长期发展,不断增加研发经费,
从最初的几十亿,追加到2013年的上百亿。
盖茨自己曾经不止一次地说过:“微软是我永远的情人。
在盖茨的心中,
微软高于一切;为了微软,盖茨一切都可以放弃。
1996年,盖茨个人资产总值已超过180亿(美元)。
1997年,则达到了340亿美元,
1998年,超过了500亿大关;
盖茨理所当然坐居全球首富的位置。
在《福布斯》排行榜上,
在1995—2007年,
盖茨稳坐世界首富的“交椅”。
2008年第三,2009年第一;
2010年至2012年第二,2013年第四。
胡润研究院发布《2014星河湾胡润全球富豪榜》,
比尔·盖茨财富增长700亿(美元),达到4,100亿(美元),
三年来,首次从墨西哥人斯利姆手中,
夺得“胡润全球首富”桂冠,实在了不起。
在服务器应用领域,
微软先推出了Windows NT、 2000系列操作系统,
后推出Windows server 2003、 2008、 2012系列操作系统,
不断创新,是微软不断发展、壮大的秘密。
2001年,微软结合Windows 98和2000系列的优点,
推出了Windows XP操作系统,
使之成为软件发展史上的经典之作,至今使用还很普及。
在IT软件行业流传着这样一句:
“永远不要去做微软想做的事”;
微软有巨大的潜力,
已经渗透到了软件界的方方面面,
简直是无孔不入、所向披靡。
微软的巨大影响,已经对软件同行构成了极大的压力,
也把自己推上了反垄断法的被告位置。
连多年来可靠的合作伙伴Intel也与之反目,对簿公堂。
2001年9月,鉴于经济低迷,
美国政府有意重振美国信息产业,拒绝拆分微软;
诉告微软反垄断的法案到此为止。
2007年,微软推出Windows Vista操作系统,
为了挽回市场,微软又推出Windows 7、8系统,
现在又推出Windows 10 ,
还与360联姻,准许免费升级。
现在,整理出盖茨经典语录的一些句子:
★让你最不耐烦的客户是你最大的学习来源。
★成功是一个差劲的老师,它诱使聪明人认为他们不会输。
★这是进入商界的最佳时机,未来10年将要进行的改变将超过过去50年的总和。
★为成功而庆祝是应该的,但更重要的是吸取失败的教训。
★如果情况已经非常糟糕时你才意识到麻烦,那已经晚了。要有希望,除非你总是保持危机感。
★我深信任何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方法都具有长远的价值,人们借此相互学习,并且共同努力达到彼此认同的自由。
★当我是个孩童时我做了许多梦,如今很多梦都已成为现实。我曾有机会进行大量阅读,这给了我契机。
★我相信如果你给人们问题的同时给以解决方案,人们必将采取行动。
★展望下一个新世纪,真正的领袖必将是那些给人以希望的人。
★只要有坚强的持久心,一个庸俗平凡的人也会有成功的一天,否则即使是一个才识卓越的人,也只能遭遇失败的命运。
★强烈的欲望也是非常重要的。人需要有强大的动力才能在好的职业中获得成功。你必须在心中有非分之想,你必须尽力抓住那个机会。
★我们的目标不是成为设备中心,而是要成为用户中心。
★这个世界并不会在意你的自尊。它指望你在自我感觉良好之前先要有所成就。
★如果你认为你的老师严厉,等你有了老板再这样想。老板可是没有任期限制的。
★生活不分学期。你并没有暑假可以休息,也没有几位雇主乐于帮助你发现自我,自己找时间做吧。
比尔·盖茨谈到创业成功的秘诀时,
他这样回答:
除了知识,除了人脉,除了微软公司很会行销之外,
还有一个,大部分人没有发现的关键—就是眼光好。
比尔·盖茨所说的“眼光好”有三层含义:
第一,要掌握大趋势。第二,市场要大。
第三,从事竞争对手少的行业,竞争对手越少越好。
他看准了电脑技术发展的大趋势,
矢志不移研发电脑软件程序;
他收取的程序转让费很低,让你做大,按数量计;
先让普及,让你成瘾,然后再收钱,慢慢“宰”之。
他善于继承,善于投入,善于创新,善于保护知识产权,
让你难于竞争,毫无优势。
其实,强烈的爱好、兴趣,永不退却的精神,
是创新的驱动力。
有人说,微软是商业规则的破坏者,
其善于垄断、善于打压对手,是魔鬼;
有人说,微软是新科技的缔造者,
创造电脑新技术的传奇,
惠及了千千万万百姓,是天使。
但有一点毋庸置疑:
盖茨不是靠幸运取得成功;
微软也不是建立在偶然基础上的软件帝国;
盖茨是电脑天才,他善于经营和管理。
他善于利用自身的优势,
去抓住身边的机遇;
他善于网罗行业前沿顶尖人才,
善于创新,善于集大成,
展现自身的优势,让人望尘莫及。
在微软的成长过程中,
他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汗水,
他的付出与收获成一致。
他非凡的事业心、自信心和进取心,
他高瞻远瞩的眼光,
他异常敏锐的市场嗅觉,
以及他持之以恒的奋斗精神;
常人无法与之相比,无法超越他的位置。
有人说,盖茨的成功
是商业达尔文主义和全球资本主义联姻下的奇迹,
也是自由竞争和市场强权双重杠杆游戏下的神话。
但盖茨的故事必然是五光十色的多面体;
选择另一个角度,透视他的发家史,也别有风趣。
仔细研究发现,盖茨的成功并不是全必然,
还有来自许多偶然的机遇,
来自许多人的铺路、帮助,
来自许多人的鼎力支持。
在微软和盖茨的字典里,
从来没有“温情”、“恩人”这个字眼。
尽管如此,历史总将是历史,
它将还原在书本上,还原在人们的脑海里:微软依然是IT帝国。
请诸君看完《比尔·盖茨创业的故事》后,
能得到一些有用的启示……
作者:追梦1979
2015年3月29日